中国建筑史之秦代长城
不想再起名
2023年03月06日 10:23:07
查看全部

      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发,齐楚燕赵等国各筑长城以自卫,靠北的秦、赵、燕三公为防御匈奴的侵扰,也在其北侧边境修筑长城。        秦统一天下后,拆除了原六国内部的长城,并于公元前215年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北部边境的长城,把原来秦、赵、燕的长城连成一个整体,以此来抵御匈奴。        秦代长城东起辽东,西起甘肃,共三千余公里,因年久颓废,现仅存部分遗址。

图片      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发,齐楚燕赵等国各筑长城以自卫,靠北的秦、赵、燕三公为防御匈奴的侵扰,也在其北侧边境修筑长城。

       秦统一天下后,拆除了原六国内部的长城,并于公元前215年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北部边境的长城,把原来秦、赵、燕的长城连成一个整体,以此来抵御匈奴。

图片

       秦代长城东起辽东,西起甘肃,共三千余公里,因年久颓废,现仅存部分遗址。

图片

       秦长城穿越了广阔的黄土高原、沙漠、山川,因而筑城工程采用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比如在黄土地带一般采用版筑或土筑法,现存的临洮秦长城遗址就是版筑而建。长城是一个以城墙为主体,与大量的城、障、亭、燧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城墙是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间隔敌骑的行动,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或者修建在高山峻岭之上,以便“因地形,用制险塞”,或者修建在平原险阻之处,平地起城。

图片

       与城墙相结合的是延边的大量城、障。所谓城,是指在长城沿线修筑的军事要塞,主要用于驻军。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蒙恬“城河上为塞”,并设置44县,就是在沿黄河筑长城的同时在要害处筑了许多城寨,以加强控制和防御。考古发现,在今河北围场县的秦长城遗址旁边,有许多与长城紧密相连的小城,就是用来加强重点地段防御的。“障”,就是边塞险要处用作防御的城堡。公元前214年在阳山等“筑亭障以逐戎人”,就是在修建长城的同时,修建大量障寨的明证。“亭”本指古代边境上监视敌情的岗亭,有守望、战斗、通信等作用,“燧”指古代报警的烽烟,为一高台,上面有卒瞭望,下面有人守卫,发现敌情则白日燃烟,夜间点火,因而也称作烽火台或狼烟台。

图片

图片图片

       秦始皇“筑长城亭障”,即包括亭、燧在内的亭障,一般都设在高处,根据地形条件,相距十里左右一个。长城,是冷兵器时代运用的一种防御性军事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的实用性功能逐渐被历史消解,在审美文化上成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它的巨大体量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胸襟在东方大地上的辉煌体现。

图片

知识点:中国建筑史之秦代长城

浅析中国建筑史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