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建筑消防给水 \ 电池消防灭火性能测试方法及灭火技术现状研讨!

电池消防灭火性能测试方法及灭火技术现状研讨!

发布于:2025-02-14 16:30:14 来自:给排水工程/建筑消防给水 [复制转发]

本文来源:旭和储能

01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由于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和随机性强等特点,需配置大规模储能。锂电池储能系统因具有能量密度高、经济性好、建设周期短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国内外锂电池储能系统火灾爆炸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约电池储能系统发展。因此,对储能电池进行消防灭火测试,确保其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我们将深入探讨储能电池消防灭火测试的重要性,并介绍当前行业内采用的测试方法。我们将分析不同测试标准下,储能电池在面对火灾时的表现,以及这些测试如何帮助我们评估和提升储能电池的安全性能。我们还将讨论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新型灭火材料和灭火技术在储能电池消防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02






消防灭火测试



1、测试目的

考虑到灭火体系导电性对电池的危害,电池单体灭火实验采用七氟丙烷、全氟己酮等不导电的灭火剂开展实验。消防设备在接收到来自预警系统的火灾喷淋信号之后,及时可靠的启动消防喷淋,并在规定时间内扑救明火,抑制温升防复燃。灭火测试不仅验证了所选灭火剂的灭火效能,也对消防喷淋方式、布局方式进行了验证。


2、测试布置及操作

(1)灭火剂参数:灭火剂喷嘴放置在支架上,指向电池安全阀和负极。喷口与支架所在平面和电池侧平面近似重合。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放置在燃烧室视窗口外的摄像机进行记录。

(2)电池参数:实验采用与热失控火灾实验相同的电加热棒加热电池,加热功率参考国标设置;采用新威电池充放电循环仪实时测量电池电压。3个K型热电偶用耐高温胶带固定在电池表面(TC1~TC3)和安全阀前方(TC4),分别测量电池表面和上方的温度变化。TC1~TC3分别测量离加热器最远的电池侧面顶部、中心和底部温度。TC4置于安全阀上方10cm处测量火焰温度。在实验过程中,被测电池被放置在燃烧室内的电子天平上,平衡数据用于显示和记录电池在热失控和灭火过程中的质量损失。

(3)灭火时机:当电池安全阀产生明火时,关闭加热棒并释放灭火剂,灭火剂施用结束后等待电池自然冷却,实验结束。

(4)测试工况:过热触发电池单体、电池组和电池簇热失控并起火后,比较不同灭火剂的灭火效能。首先是进行单体热失控火灾和灭火实验,从灭火时长、环境温差和是否复燃等角度比较出较优的灭火剂,然后在电池组和电池簇体系中进行灭火效能和布局方式的验证。


03






灭火技术现状



1、水灭火

美国等国家采用在电池舱内设置注水消防管道,通过外部大量注水实现快速抑制火势的目的,然而储能系统电压高,注水可能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造成设备大面积损坏,存在扩大火势的风险。水喷雾、细水雾可以快速降温灭火,但在储能系统中锂电池模组和簇有外壳封闭,水滴因受遮挡而大部分无法穿透抵达火焰中心区,造成灭火效率降低,应用受限。此外,细水雾在灭火过程中可能会产生CO、HF、H2等有毒和易爆气体,增加了细水雾灭火的安全风险,细水雾虽然可以作为一种针对锂电池火灾的有效灭火方式,但应用时误喷可能带来水渍污染;电池系统电压高,水雾灭火时水的积聚可能造成短路放电等二次破坏,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慎重选择。

2、气体灭火

气体灭火相比水灭火的优势在于绝缘性强、可快速扑灭明火。目前在锂电池储能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气体灭火方式是七氟丙烷(C3HF7),灭火机理包括物理抑制和化学抑制,但物理抑制较化学抑制作用更大。七氟丙烷物理吸热主要分为气化潜热、比热和分解吸热。对于锂电池明火,七氟丙烷可在几秒内迅速扑灭,但喷射完成后容易发生复燃,原因在于七氟丙烷潜热仅为132kJ/kg,明火虽然扑灭,但由于无法对锂电池降温和中止热失控反应,锂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仍持续产热导致复燃。而且在释放过程中,七氟丙烷遇高温会生成HF气体,可能威胁救援人员安全。

近年来,新型清洁气体灭火剂全氟己酮(C6F12O)开始得到关注,其灭火机理中化学抑制占主要部分,可通过含氟物质(CF3、CF2)捕获燃烧自由基,快速灭火。物理抑制主要是全氟己酮相变吸热,从而降低电池表面温度,全氟己酮的相变潜热为88kJ/kg,降温性能虽然有限,但比七氟丙烷好。为了提升全氟己酮在应用中的降温能力,采用间歇式喷放全氟己酮可提高降温效率,当占空比为54.3%时,效果最好。此外,需要注意当体积分数低于2%时,全氟己酮反而会增强电池温度,这可能是因为低浓度全氟己酮提升了火焰速度和绝热温度。而且全氟己酮在灭火后的MFED1(毒性指数)较高,达到了0.75。为实现灭火与安全的协调统一,针对锂电池火灾,建议全氟己酮的用量为2.9g/(W·h)。

通过对上述现状的分析,可以知道以全氟己酮为代表的氟基灭火剂具有优异的灭火性能,但降温效果还不够好且用量大、成本高。细水雾降温性能强,但可能会引发电池外短路,扩大火势。此外,目前灭火还主要集中在单体电芯试验研究,对于规模化储能系统应用还缺乏试验验证,亟需开展大尺寸电池模组火灾下的新型高效灭火试验研究。


04




随着我们对储能电池消防灭火测试方法和现状的深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储能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安全问题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储能电池的消防安全不仅关系到财产的保护,更关乎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持续的研究和创新,以及严格的测试标准,对于确保储能电池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高效、环保的灭火材料和方法的出现,以及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消防系统的应用。这将为储能电池的安全使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消防给水

返回版块

28.39 万条内容 · 7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小口径卡压式消防管道和管件使用痛点在哪?

根据最新一个工程文旅工程使用经验,小口径涂塑管使用卡压管件,前期施工速度快,但是后期全系统试验效果不好,可能与后期交叉施工,二次受力有关,也可能与管件质量及工人操作技能有关,总体比较,优点是首次连接快,缺点是产品造价高,连接质量不稳定,工具成本也高,但是这个产品早在发达国家使用,我们推广却存在较多痛点,所以请有相关使用经验的请参与交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