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以下简称“24标准”),9月1日起实施。看“24标准”,有些的调整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定额的作用大减,经验数据指标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受此影响最大的就是施工方 , 就此我通过一二个事例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 成孔方法 ” 删除的不缺定与成本与风险
“24标准”删除了桩基的“成孔方法”: “打桩方式及成孔机械由投标人自行确定,若设计有要求时,应在特征中增加相关描述。” (见下截图)
以“干作业机械成孔灌注桩”为例 (见下截图) ,“成孔方法”删除后控制价的编制依据不外乎由:地质地勘资料、当地一般的市场实际(市场习惯), 综合历史经验数据而来 。然而,工程的实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尤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地勘资料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反应出全部,一旦出现意想不到情况, “数据” 就会有很大的偏离。
江西某地,根据地勘资料、成本及当地的市场习惯,清单的桩基为长螺旋钻成孔。 无论哪一方,都无人怀疑其合理性 。熟料实际施工中意外不断,地下很多的小孤石频频卡在螺旋片中,轻者叶片损坏,重者钻杆、机械损伤。钻机经常停钻修理,有时一天之中两台钻机同时停机。修理费用巨大,如不加价,本就微利的桩机老板也不干了……更要命的是工期被严重拖延,导致直接成本、间接成的大增。不仅总包焦头烂额,甲方也万分着急。
可恶的是,这种零星的孤石地勘资料也无法反应。无奈,最后与业主协商,改为旋挖机成孔,并协商调整了计价。尽管调整了过来,而前面的直接、间接损失却无法挽回。但这已是最好的结局了,碰上不讲“情理”的业主,完全可以不理睬……
除了业主的实事求是、讲情理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不可忽视,就是清单的“长螺旋钻”与后来业主批准同意的“旋挖机”的不同不无关系。
试想,如换成“24标准”的“打桩方式及成孔机械由投标人自行确定”,那么,这样的风险就必须由施工方承担,因为你连要调整的理由也没有了。
另: 就“干作业”而言,除了孤石外,类似的风险不胜枚举,如:上层为回填杂料层的垮孔塌方、超充盈 (见下截图) ;半岩半土的“半边岩”;孔壁空洞、溶洞;“三明治”式的石夹土;未见岩超深等……鉴于篇幅,不再多述。
二 、 “ 运距 ” 、 “ 来源 ” 删除后的不缺定与成本与风险
“24标准”删除了“运距”、“来源” (见下截图)。 因无法按设计图纸准确描述项目特征,以前此类的风险规避用词就是“自行考虑”, 现在将其进行了“合法化”。
一、“运距”:
以室内、外的回填土为例,全国各省市定额考虑的运距大都为5.0m,山东为1.0m,天津楼地面回填土为150m。 (见下截图)
二、“来源”:
全国定额的回填土都不包括缺土的外购土方。土的“来源”一般有两种现象: 1 、 现场有土;
2 、 现场无土,自行购土(以前还有甲方配送)。
三种情况的土源,又可能产生不同的一线作业场景:
1 、 现场有土,取土距离超定额考虑的距离,需二次挖运。 这极为常见。
2 、 现场无土,自行购土(或甲方配送)。尽管是自行购土(或甲方配送),但依然有它的不确定性:
01 ) 、现场条件具备,送土送到回填点(5m内很少有);
02 ) 、因场地的限制,送土送不到回填点,需二次挖运。 这非常常见。
再说室内填土尤其地下室内的填土,除了土的“运距”、“来源”外,回填的成本与工程特性、工地环境、不同的部署密切相关:
1 、 是“流水施工”(基础完成后先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后利用施工间隙回填)还是“平行施工”(基础完成后先填土,后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
2 、 如是“流水施工”,回填土如何进入地下室,与用什么运输、有无坡道、有否二次、三次倒运等等有密切的关系。
由此发现,“来源”、“运距”除了其本身的成本外,还牵述了不同部署、不同方案引发的不同成本,真可谓:“成本无常,大肠包小肠”。
现今的工程大都是大开挖,回填土几乎都是超运距的。工程的内、外环境各个不同,“运距”尤其是缺土的“来源”等影响与成本的因素,都需结合一线作业场景才能确定,更何况各家的做法也各自不同, 让编清单的完全准确描述,确实不太可能。所以“来源”、“运距”的删除也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
三 、写在最后
既然清单编制者不能确定,这控制价如何制定呢?答:“数据指标”。一旦“数据”与实际偏离,那么其中的不确定与风险将全部由投标人承担。面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投标人需融合一线的作业场景,“对发生以前和施工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进行综合的分析和预控,这对投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24标准”定额已不作为依据,所以,定额思维的、基本的施工工艺都没掌握的必吃大亏。
“24标准”下,扎实的基础;积累与沉淀;“施工、预算、成本三位的一体”,掌握成本的底层逻辑,掌握成本才是根本,而不是什么技巧。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1.33 万条内容 · 31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不同等级道路工程建安指标及分项指标的详细分析一、道路工程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道路等级划分如下: 道路等级 设计速度 (km/h) 功能定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