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这种与煤炭相伴而生的"孪生兄弟",每开采1吨煤便会产生100公斤以上的灰黑色岩石。全国现存煤矸石超70亿吨,每年新增5亿吨,足以填满40个西湖。大同作为煤炭重镇,煤矸石山如同蛰伏的黑色巨龙,不仅吞噬着土地,更暗藏自燃、扬尘、地下水污染等生态危机。
"这些山不是负担,而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项目负责人指着规划图说。传统填埋、铺路等粗放处理方式,仅能消耗不到60%的存量,而中国能建此次打造的示范项目,将用科技彻底颠覆这一局面。
项目独创"1267"技术体系,犹如精密的外科手术刀,将煤矸石分解重组:
这些技术集群的突破,让每吨煤矸石身价暴涨——从每吨15元处理成本的"负资产",蜕变为价值600元以上的绿色建材、化工填料甚至医药原料。
项目输出的七大类产品正重构产业链:陶粒轻骨料取代河砂成为建筑新宠,煅烧高岭土变身锂电池隔膜涂层,超细粉体走进药企车间……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试验生产的空心砌块,轻轻一块竟能承受8吨重压。
"未来盖20层楼,地基可能就垫着煤矸石。"技术员展示着新型路基材料检测报告。项目达产后,每年可消耗1200万吨固废,减少占地5000亩,更将带动周边形成百亿级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当被问及项目意义时,负责人指向远处隐约可见的矸石山:"那里埋着三代矿工的记忆,我们要把‘黑色伤疤’变成‘绿色勋章’。"随着量子分选、AI配矿等下一代技术储备就绪,这套"能建方案"已开始向内蒙古、陕西等煤炭大省输出。
此刻,在轰鸣的破碎机声中,一块块煤矸石正经历华丽蜕变。这场"石头记"的终章,或许就藏在未来某栋环保大楼的墙体内,静静诉说资源重生的中国智慧。
来源:能源数库。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固废处理
返回版块9275 条内容 · 18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榆林中科环保:科技赋能 让碳基固废“变废为宝”“在煤炭开采行业,煤矸石处理备受关注,如何对煤矸石进行分质利用,做到吃干榨净,如何用于生态土基料……”4月26日,在榆林中科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一场聚焦“碳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会议一经召开,与会专家便侃侃而谈,围绕碳基固废“变废为宝”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当前环保政策趋严,矿山数量下降,矿产资源市场发生变化,煤矸石存量巨大,全国已超八十亿吨,而榆林市占全国市场10%以上。如何才能“资源化利用”已然成为众多科技型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