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春渚纪闻》是北宋文人何薳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全书共十卷,成书于哲宗至钦宗年间。该书以记载宋代遗闻轶事为主,包含苏轼相关史料、诗词考辨、器物考据等内容。全书结构分为杂记、东坡事实、诗词事略、杂书琴事、记砚、记丹药六大部分,涉及北宋政治、文化、工艺等领域。在版本流传方面,现存完整十卷本见于《四库全书》《津逮秘籍》等丛书,民国时期上海涵芬楼曾影印该书。
在殿试上由皇帝出题考试,考生根据成绩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其中记载了榜眼赵谂被诛杀的事情。
《毕斩赵谂》卷二,记载:
毕渐为状元,赵谂(shěn)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于传报,以蜡刻印渐字,所模点水不着墨,传者厉声呼云:状元毕斩,第二人赵谂。
识者皆云不祥。而后谂以谋逆,被诛,则是:毕斩赵谂也。
注解:
唱第,是指科举考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都人,意思是都城的人,就是宫廷之内的人员。
绍圣元年,赵谂二十岁登甲戌科进士第二名,当时毕渐为状元。
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时候,都人急于传报,所以渐字的三点水,印得不清晰,传唱者高喊:状元毕斩第二人赵谂。
有见识的人都说很不吉利,意思是:一定会处斩赵谂。三年后,赵谂果然以谋反罪被处斩。
赵谂(1079年-1102年),渝州南部人,今重庆南川、綦江一带。父亲赵庭臣,归顺北宋朝廷,被赐姓赵。赵谂中榜眼后,官居国子博士,阶奉议郎,从六品。
后来宋哲宗贬黜苏轼,赵谂不满,与张怀素暗中抨击此事,赵谂自称天子,并私立年号隆兴。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还乡探视父母时,被人密告私立年号之事,为蓄意谋反。赵谂被捕入狱,不久被诛杀,父母、妻儿均逐外流放。随即,宋徽宗赵佶,改渝州为恭州。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4.62 万条内容 · 27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出门干活,少带着一个爱好者同行,常常就会少一个仇人文/陈益峰这些年,经常出门干活实践,也常常是一个人出门。前些年,带过一些爱好者,或者亲近的人,这些人,说话非常漂亮,非常和善,非常和蔼,但是一旦在现实看到了风水工作,大失所望,打破了他的认知,翻脸非常快。最后,基本上九成五以上,都是变成陌路人,甚至是仇人,部分人在网上,或者其他地方,破口大骂。笔者研究地理,从事实践工作多年,身上有一些煞气,这些人批评一下,骂一骂,常常帮我去除一下煞气,背一下锅,对我也是好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