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设计 \ 别再用桶舀水了!这些城市已开始用AI排内涝,暴雨天竟能"未雨绸缪"?

别再用桶舀水了!这些城市已开始用AI排内涝,暴雨天竟能"未雨绸缪"?

发布于:2025-06-26 10:05:26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来源:水务加

|

作者:水务加运营团队

[复制转发]

每年6-7月,“暴雨+内涝”的经典组合总是如期上演。

朋友圈成了“水上实况频道”:有人在地下车库捞车,有人拿出脸盆、拖把、桶当“排水神器”,哪怕是敞篷保时捷,也只能变身“迷你皮划艇”。一夜之间,“家门口变港口”不是段子,而是很多人熟悉的日常。


01

   内涝频发,问题出在哪?

今年6月中, 广东肇庆怀集县遭遇超百年一遇历史最大洪水,局地24小时降雨量突破100毫米, 绥江及其支流水位快速复涨,多地出现超警戒洪水及内涝水浸等险情,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城区低洼地段路面如河、车辆抛锚、部分居民房屋进水。怀集县迅速启动 防汛 级应急响应,全县连夜展开抽排水、人员转移等应急处置工作。

▲网传视频截图

此次强降雨暴露出:在中小城市,传统排水系统设计滞后、应急能力不足,面对极端天气往往“慢半拍”,只能靠人力抢险,难以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但现在,一些城市已经不靠“舀水靠人”,而是开始“排水靠算力”了。

02

城市开始“聪明排水”了!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叠加城市化加速,水环境和排涝安全面临双重挑战。为了破解“逢雨就涝”难题,各地纷纷加快构建智慧排水系统。

以深圳环水集团为代表,该集团牵头建设的   “超大城市污涝共治数字化排水与水环境管理平台”,   打造出业内首个 排水—水环境数字化智能体” ,从“感知—诊断—调度—治理”四大环节入手,真正实现排水系统的智能管理。

此外, 福州市的   “积水风险点智慧监测预警平台”   同样值得关注。通过地埋式积水仪、AI摄像头监控52个易涝点和62个下穿通道,一旦水位异常,系统自动预警并联动应急响应。

图片

福州城区积水风险点智慧监测预警平台


河北张家口市的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则通过 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监控,实时监控主城区61个风险点。一旦发现异常,自动触发多部门视频会商,从“小时响应”缩短到“分钟响应”。

尤其在今年6月连续强降雨期间,张家口怀来县住建局刚投入使用的运行管理平台首次“实战”,通过“一网统管”,高效完成排水调度,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03

AI让排水更快一步

传统排水靠“被动应急”,现在的AI排水靠“主动预判”。

它能—

  • 更早发现积水风险;

  • 更合理调配水泵与调蓄池资源;

  • 更高效联动气象、水务、交通多系统,打通从预警到响应的“闭环链条”。

结果就是: 暴雨来了,城市能先一步“做好准备”。


04

未来预警,会像导航一样精准

想象一下—

手机提示:“前方1公里预计20分钟后积水,请尽快绕行。”

这不是幻想,而是正在实现的目标。

随着“智慧水务+气象+交通”系统的深度融合,未来的城市内涝预警将变得更:

  • 精准到街道;

  • 精细到分钟;

  • 提示你何时积水、积多少、水何时退;

  • 不止调度“水”,还能调度“人”和“车”。


05

未来排水,更聪明也更安全

靠人力拼速度的“人肉抗涝”时代已经过去。

如今,北京、广州、深圳、南京、重庆、苏州等地,正加速布局“智慧排水”系统,用数据和算法为城市织起更高效的防涝网。

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朋友圈里不再是“蹚水实况”,而是轻松一句:

“放心,系统早排完了。”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

28.28 万条内容 · 38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七种 · 常用河道生态护坡形式

转载来源:沃田生态设计院  生态护坡: 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 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