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系统作为维系运转的 “生命线”,其运维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与服务质量。如今,物联网、AI 算法、数字孪生等技术正打破传统模式的桎梏,为水务企业提供全新的运维思路。
对水务企业而言,传统运维模式长期面临效率与安全的双重压力,这些痛点直接影响运营成本与服务稳定性:
管网漏损的 “跑冒滴漏”
设备故障的 “滞后应对”
能耗管理的 “粗放低效”
水务企业的运维升级,离不开三类核心技术装备的支撑,它们让设备具备 “感知、分析、预警” 能力:
物联网传感器:构建实时监测网络
深圳某智慧水厂部署 3000 + 传感器,对水泵、阀门等关键设备进行全时监测。当管网压力出现异常波动时,系统可自动切换备用线路,并同步向运维人员推送预警,使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 5 分钟,漏损率降低 40%。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漏损成本的直接下降与运维效率的显著提升。
AI 算法:实现设备健康预测
通过机器学习历史运行数据,AI 系统能精准预判设备故障概率。某水务集团应用后,设备故障率下降 65%,维修成本降低 38%,更可提前 72 小时预警轴承温度异常,从根源上避免因突发停机造成的损失。
数字孪生:打造虚拟运维场景
杭州水务的数字孪生系统以 1:1 比例复刻真实管网,运维人员通过 VR 设备即可 “进入” 虚拟空间规划检修路径,使应急响应时间压缩至 15 分钟内。这种可视化运维模式,大幅降低了现场作业难度与时间成本。
经济效益
运营效率
行业趋势
对水务企业而言,智慧技术不仅是解决当下运维痛点的工具,更是推动行业从 “粗放管理” 向 “精细化运营” 转型的核心动力。如何结合自身场景落地这些技术,将成为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64 万条内容 · 147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干货】来水温度高?怎么降温?说起废水降温这事儿,可能好多人没太留意,但在工厂里可是个挺关键的活儿。你想啊,好多生产过程中排出来的废水温度都不低,直接排出去不仅浪费能源,还可能影响环境,甚至对后续的处理设备造成负担。所以给废水降降温,可不是简单泼点凉水那么随便,这里面门道还真不少。 先说说最“接地气”的一种——自然冷却法。这方法听名字就知道,全靠大自然帮忙。一般就是建个大水池子,把热水倒进去,让它在里面慢慢待着。阳光晒着、风吹着,水自己就把热量散到空气里了。有些地方还会在水池里加些隔板,让水绕着圈流,多待一会儿,降温效果更好。这种方法好处是省钱,基本不用啥设备,后期维护也简单。但缺点也挺明显,太看老天爷脸色了。要是碰上闷热的阴天,没风没太阳,水温降得就特别慢;而且水池得占挺大地方,在寸土寸金的工厂区,有时候还真不好安排。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