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碳排放管理已成为 EHS(环境、健康与安全)领域的关键议题。这些聚焦 “气候变化与碳排放” 的专业网站,犹如指引方向的灯塔,为企业、研究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支撑。它们或是助力精准掌握碳市场交易动态,或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权威数据,亦或是推动全球气候行动的协同发展,对提升 EHS 领域的环境管理水平、制定科学的减排策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政策与交易类
1. 全国碳市场信息网
全国碳市场信息网是我国碳市场信息公开与交流的重要平台,由生态环境部指导建设。网站实时发布全国碳市场交易行情,包括每日成交量、成交价格、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的详细数据。同时,它还公示碳市场相关政策法规、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等内容,为控排企业参与碳交易、了解市场规则提供权威信息。
2.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
该系统承担着我国碳排放权的注册登记、交易结算等核心职能,是全国碳市场的 “中枢神经”。系统为控排企业提供碳排放权的开户、持有、变更、注销等登记服务,保障碳排放权归属清晰;在交易结算环节,确保资金与碳排放权的安全、准确交割,维护碳市场交易秩序,对推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稳定运转至关重要。
3.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聚焦自愿减排项目的交易管理,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自愿减排项目,产生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并进行交易。系统规范了 CCER 项目的备案、减排量核证、交易等流程,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提供了市场化手段,促进了全社会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二、数据与研究类
1.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专业智库,该中心围绕气候变化战略、政策和技术开展深入研究。它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政策的制定,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跟踪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和国际气候谈判动态。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政策解读等内容,对企业制定气候应对策略、研究机构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 中国碳核算数据库 (CEADs)
中国碳核算数据库专注于碳排放数据的核算与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我国各行业、区域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库提供丰富的历史碳排放数据,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多个领域,支持用户按行业、省份、时间等维度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这些数据为研究我国碳排放特征、制定减排路径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IPCC 是评估与气候变化相关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国际权威机构。它定期发布评估报告,全面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影响评估和应对策略。报告汇聚了全球顶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气候变化的成因、未来趋势进行严谨分析,为各国政府制定气候政策、企业开展低碳转型提供了最具权威性的科学依据,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三、国际与专业服务类
1. UNFCC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框架,其官方网站是全球气候行动信息的重要集散地。网站发布公约缔约方会议成果、国际气候谈判进展等重要信息,推动各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同时,提供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相关政策和项目信息,为全球气候行动搭建了沟通与协作的平台。
2. CDP
CDP 是全球知名的环境信息披露平台,致力于推动企业和城市公开其环境数据,尤其是气候变化相关数据。每年,CDP 邀请全球企业和城市参与碳排放等环境信息的披露,通过对披露数据的分析和评估,为投资者、采购商等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促使企业加强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3. Persefoni
Persefoni 是专注于气候风险管理的专业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全面评估其气候风险和机遇。平台提供碳排放核算、气候情景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等服务,助力企业提升气候适应能力,制定科学的减排目标和低碳转型路径,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气候服务解决方案。
4. Carbon Trust
Carbon Trust 是英国一家专注于低碳经济的专业机构,为企业、政府和公共部门提供低碳技术研发、节能减排咨询等服务。机构通过开展项目孵化、技术推广,加速低碳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同时,提供碳排放管理、碳中和路径规划等专业咨询,帮助客户实现低碳转型,在推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5. 碳中和网
碳中和网是国内聚焦碳中和领域的专业资讯与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外碳中和政策解读、行业动态、技术创新等信息。网站还提供碳中和项目对接、碳资产管理等服务,搭建起企业、机构和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桥梁,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服务环境。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环保大厅
返回版块5303 条内容 · 7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工业管道-装置和设备布置(三)工业管道-装置和设备布置(三) 一、泵的布置 泵的布置方式有三种:露天布置、半露天布置和室内布置。 1. 泵的布置要求 ①成排布置的泵应按防火要求、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分组布置; ②泵成排布置时,宜将泵端出口中心线对齐泵端基础边线对齐; ③泵双排布置时,宜将两排泵的动力相对,在中间留出检修通道; ④除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小型泵外,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8m; ⑤液化烃泵、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的上方,不宜布置甲、乙、丙类工艺设备;若在其上方布置这些工艺设备,应用不燃烧材料的封闭式楼板隔离保护,并设置水喷雾(水喷淋)系统或用消防水炮保护。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