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道路工程 \ 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力恢复技术的应用

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力恢复技术的应用

发布于:2022-06-23 09:46:23 来自:道路桥梁/道路工程 [复制转发]


【摘要】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能力直接关系着隧道的行车安全,抗滑能力恢复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运营需要面对的普遍问题。结合工程案例,针对运营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处治,介绍铣刨刻槽、HOG表面纹理化技术、铝矾土抗滑表层等3种抗滑能力恢复技术的关键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及处治效果,以期为其他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处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 抗滑 | 刻槽 | 纹理化 | 铝矾土


山西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现状及抗滑需求

截止2018年底,山西省通车运营的高速公路隧道共684座,累计长度达945km。隧道里程占全省高速公路运营总里程的9.1%,其中特长隧道89座、长隧道145座、中隧道178座、短隧道272座。在这些隧道中,长隧道、特长隧道大多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2012年以前,以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长约130km;2012年以后,普通水泥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各占一半,合计约305km。中隧道、短隧道多采用沥青或复合式路面,约510km。


就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构造而言,2007年以前,以拉毛或拉毛后横向刻槽为主;2007年以后,以拉毛后纵向刻槽为主[1]。由于隧道内路面湿滑、车辆加减速频繁、视线不良等方面的原因,隧道内的交通事故率高于隧道外[2-4]。因此,隧道路面的抗滑问题在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中都备受关注。据统计,隧道内的抗滑衰减快于隧道外,一般2~3年后横向力系数SFC就衰减到40左右这一水平。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5]将SFC低于40的运营水泥混凝土路面评定为中等,低于40即需对抗滑能力进行处治。对于运营水泥混凝土路面,常用的抗滑能力恢复的做法有沥青混合料罩面、同步碎石封层等黑色处治方案。但山西长隧道、特长隧道较多,考虑到隧道防火安全,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表面进行处治、并保留原有白色特征也是常见的做法[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