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古建筑构件装饰之道

古建筑构件装饰之道

发布于:2023-01-31 09:51:31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来源:建筑史学

[复制转发]

中国古建筑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笔者曾撰述过《简述古建筑的屋顶样式》等文,今天简单聊一聊古建的装饰构件。


螭吻



又叫鸱尾、鸱吻。屋顶的正脊两端有个装饰性的构件,因为它的一张大嘴吞着正脊,又叫吞脊兽。它的名字原来叫鸱尾,鸱是传说中凶猛的怪鸟,因隋以前构件外形略似鸱尾而得名。《宋书·高祖纪下》:“戊辰,重云殿东鸱尾有紫烟属天。”大约唐代鸱尾改变了样式,折而向上张口吞脊,人们遂将鸱尾改为鸱吻。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 (王右军《告誓文》) 开元初,润州江宁县瓦官寺修讲堂,匠人于鸱吻内竹筒中得之。”明代有龙生九子之说,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九五:“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为了显示皇家气派,宫殿的装饰性构件自然要和“龙”扯上关系,于是吞脊兽便得名螭吻。螭,古代传说中无角的龙。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中国古建筑大都是木结构,防火就是第一要事。螭吻既是龙的儿子,龙生于水飞于天,龙能管水,而且性好瞭望,把它放在屋脊上既是装饰又有兴雨防火的喻意。

     


脊刹



有的正脊除了两端的螭吻,前后两个立面上也有装饰,而且比较繁复,如雕饰二龙戏珠、双龙合脊,两侧装饰花草等。寺庙正脊中间上边的装饰物称宝顶、脊刹。如洪洞广胜寺上寺毗卢殿正脊脊刹中间青狮驼宝瓶,两边白象驼宝瓶;芮城一古建筑正脊脊刹中间三层楼阁,两侧青狮、白象驼宝瓶等。狮表示威武,宝瓶代表平安。有的宝瓶里插一柄金属戟,代表平升三级,实际起到固定脊刹、避雷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一般有四条垂脊,垂脊上装饰着很多动物,檐角顶端是一个骑着凤凰的小人,后边是一排小兽,这叫仙人走兽。据《大清会典》记载,屋顶上仙人走兽数量最多的是等级最高的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十个走兽,其排列顺序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下面按顺序把这一仙十兽逐一简单介绍。


据历史传说,这个骑凤仙人是战国时期的齐湣王的化身。齐国被燕将乐毅打败,湣王陷入重围,正走投无路,被突然飞来的一只大鸟所救。“骑凤”,凤即鸡,“鸡”谐音“吉”,屋檐的顶端已经无路可走,安置“骑凤仙人”,被人们赋予了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象征意义。

     



“骑凤仙人”后边第一个小兽是龙。 龙为百鳞之长,《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片,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由此看来,同螭吻一样,把龙放在走兽的第一位,就是基于其能兴云降雨的防火功能。再者龙是皇权的象征,具有傲视苍穹之势。

     



第二个是凤。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凤是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是祥瑞的象征,预兆天下太平。

     



第三个是狮子。 唐柳泌《玉清行》:“狮麟威赫赫,鸾凤影翩翩。”《传灯录》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狮子是百兽之王,把它放置殿顶具有勇猛威严的象征。

     



第四个是天马。 《汉书·礼乐志》:“太一祝,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明刘基《走马引》:“精诚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据说天马能追风逐日,奔驰于太空。成语有“天马行空”。

     



第五个是海马。 不是入药的海里的小型鱼类,而是古人想象出来的能入海入渊的神兽,既然是海里的神兽自然能消除火灾,具有逢凶化吉之意。

     



第六个狻猊。 《尔雅·兽名》:“狻麑,如虦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出西域。’”可知狻猊为狮子的别称。但是,据杨慎等人所说,龙的第八个儿子叫金猊,形似狮。《汉语大词典》释义“金猊”:“香炉的一种。炉盖作狻猊形,空腹。”据此狻猊即金猊,既是狮子,又是龙的儿子,放置殿顶既威武又可防火。

     



第七个是狎鱼。 海中异兽,能兴云作雨,灭火防灾。把它装饰在殿顶的垂脊上,据说可以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第八个是獬豸。 是传说中的异兽,有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就用角触邪恶无理的一方,古人认为是吉祥物。《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惟蜚廉,弄獬豸。”郭璞注引张揖曰:“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法得中,则生于朝廷,主触不直者。”唐沈如筠《异物志》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由此可知,獬豸一角,性忠,能辨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帽子就叫“獬豸冠”。

     



第九个是斗牛。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按照此说,斗牛是虬螭的一种,“虬螭”,传说中的虬龙和螭龙,都是无角龙,能在大海扬波。唐贾岛《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如此说来,斗牛也是龙,龙就能兴云降雨,除祸灭灾,是吉祥镇物。

     



第十个是行什。 “什”同十,行什即排行第十。造型是背有双翼的猴子,手持金刚宝杵。可能来源于《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也有人说是雷公。将其放在屋顶赋予它的职责自然是防雷、降魔。

     


一仙十兽只出现在太和殿的屋顶,其他宫殿最多只有九兽。庙宇殿顶的走兽或三个、或五个,递减是从后面的行什开始的。比如一仙三兽,就是龙、凤、狮子。


殿顶装饰这些走兽,一是有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十兽中的龙、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都出自大海,有兴云降雨的功能,把这些走兽排列在檐角处,明显寄予防火的厚望。龙、凤等是瑞兽,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二是殿顶装饰这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给人以美的愉悦。三是具有防止脊瓦下滑的实用功能。走兽内有铁钉,这样既可以不使铁钉生锈,又可以固定垂脊上的瓦件不使下滑,同时还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


     


藻井



我们在太和殿、祈年殿等处参观,可以看到这些大殿的正上方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的凹面,上面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画。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这一装饰叫藻井。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文选·张衡〈西京赋〉》:“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薛综注:“藻井,当栋中交木方为之,如井干也。”李白《明堂赋》:“藻井彩错以舒蓬,天窗赩翼而衔霓。”名为藻井,就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意。藻井虽是室内装饰的一种,但其只能用于最尊贵的建筑物,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

     



雀替



古建筑大殿不论面阔三间还是五间,都要有立柱支撑横梁,三间需要两根立柱、五间需要四根立柱。为了减少梁枋的净跨距离,增加挤压面,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连接短木,因外形如鸟翼而得名雀替。到了清代,雀替除了承重和减小跨度外,由于上面有精美的雕饰,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装饰构件。现仍存世的古建筑雀替的雕刻图案,主要有龙、凤、仙鹤、花鸟、花篮、金蟾等,雕法则有圆雕、浮雕、透雕。

     



搏风板、悬鱼、山花



悬山顶的檩头露在山墙外,为了不使其受风雨剥蚀,檩头的外端钉有一道厚木板,叫搏风板。《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郑玄注:“荣,屋翼也。”贾公彦疏:“云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搏风。云荣者,与屋为荣饰;言翼者,与屋为翅翼也。”两块搏风板交会处设悬鱼,悬鱼大多用木板雕制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称为悬鱼。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装饰叫山花。

     

     
     



斗拱



《汉语大词典》释义:“斗与拱,均为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支承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斗拱承重结构可使屋檐较大程度外伸,形式优美,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一段话说得非常清楚,故不再啰唆。

     



罘罳 (亦作“罦罳”) 



设在屋檐下的金属网或者丝网,多数是为了罩住斗拱,以防止鸟雀筑巢。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罦罳。”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士林间多呼榱桷护雀网为罘罳。”榱桷即屋椽。王安石《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风铃



挂在殿阁檐角的悬铃,风吹发出叮当响声,故称。风铃又叫风马、檐马、檐铃、檐铎等。清李渔《慎鸾交·心归》:“最奇的是横阶塔影,在平地上振响风铃。”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甚飞丝缱的阳神动,弄悠扬风马叮咚。”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蒋廷镕一句云:‘自从环佩无消息,檐马丁东不忍听。’”宋施枢:“晓窗风细响檐铃,一曲云璈枕上闻。”宋陆游《夏日昼寝梦游绝句》:“桐阴清润雨余天,檐铎摇风破昼眠。”还有的建筑物如塔、碑楼等,檐角悬挂一串铁 (或铜) 片,故称檐铁。

     


屋顶覆盖的瓦分筒瓦、仰瓦



筒瓦是半圆筒形的瓦,屋面使用,凹面在下,最下边的一块是半圆或圆形端头,带有三角形,叫瓦当,又称“勾头”。滴水是铺设仰瓦最下边一块,三角形微微向外翘,下雨时瓦垄的水就会往外浇。

     


门钉



宫殿、庙宇等大门上圆头的金属装饰物。

     
     


铺首



宫殿、庙宇厚重的木门上,都有一个金属兽头,嘴里衔着一个铜环,这叫门铺,也叫铺首。按照杨慎的说法,龙生九子之“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既然椒图性好闭,就用其所长,把它装饰在大门上,它会尽职尽责地守护好门户。铺首的形状一般是衔环兽面,常用金属铸成狮、虎、螭、龟、蛇等形。《汉书·哀帝纪》:“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颜师古注:“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宋高似孙《纬略·金铺》:“《通俗文》曰:‘门首饰谓之铺首。’”唐李贺《恼公》诗:“井槛淋清漆,门铺缀白铜。”

     



注释和参考文献:略

作者:王全营

文章来源:决策探索(上),2018年07期

原题目:《简述中国古建筑的装饰》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有出入,请以原刊原文为准

本文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准确之处恳请指出,欢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特别鸣谢:王全营老师


—  END 

来源:哲匠之家

全部回复(8)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一般有四条垂脊,垂脊上装饰着很多动物,檐角顶端是一个骑着凤凰的小人,后边是一排小兽,这叫仙人走兽。据《大清会典》记载,屋顶上仙人走兽数量最多的是等级最高的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十个走兽,其排列顺序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2023-03-11 20:54:11

    来自 土木在线APP

    回复 举报
    赞同0
  • nageshijie
    nageshijie 板凳

    学习了,感谢分享

    2023-02-06 11:13: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点击查看全部回复(8条)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09 万条内容 · 13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冀南地区的门楼斗拱独具特色,解读其中的营造智慧

作为中国木建筑结构体系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斗拱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时间的更迭,岁月的洗礼之后,木建筑结构体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斗拱的功能和形态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自宋代李诫编纂《营造法式》一书,首次为官式斗拱的做法制定了系统的规范和等级制度,至清代清工部颁布《工程做法则例》,进一步规范了官式斗拱的做法,六百多年间,官式斗拱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体系。但在民间,不论如何改朝换代,建造业始终遵循的是匠人间师徒相传的体系,再加上官式做法的影响力度会随着范围的扩大而减小,因此形成了带有地域性特征的建造手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