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土保持 \ 无人机航测的主要流程和详情,值得收藏!

无人机航测的主要流程和详情,值得收藏!

发布于:2023-03-31 09:04:31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无人机航测系统具有灵活机动、快速高效、作业成本低等特点,在众多领域都有着普遍的应用。下面主要介绍无人机航测的主要流程和细节。

一、主要流程

无人机航测   外业   主要流程有飞行准备阶段、飞行作业阶段、航测数据导出、布设控制点。其中,飞行准备阶段包括飞行前期准备、资料准备、起降点选取和航线规划等。

二、流程介绍

1、飞行准备阶段  
1.1飞行前期准备
(1)飞前检查测试
外出飞行时为了保证外出作业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在作业前对无人机进行组装、航电测试、检查无人机配件,从而确保无人机在外出时能够正常作业。
(2)用电设备充电
无人机航测作业时间一般在晴朗天气的早上10点-16点左右,这段时间内光照充足,航片阴影少。同时为了不耽误作业时间,需要提前对所有无人机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包括无人机动力电池、电台、遥控器、相机电池及操作地面站的电脑。
充电完成后检查各种电池是否满电,再次检查设备配件是否齐全并妥善存放。
1.2资料准备
在进行无人机航测外业之前,需要结合各类有效数据,收集航摄区域的基础资料,如地形图、卫星影像等,了解航摄区域的地形地貌情况。确定航摄区域内是否存在部队营区、机场,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飞行报备。
1.3起降点选取
根据不同的飞机机型考虑各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室内利用在线地图资源了解航摄区域的卫星影像,找到合适的备选起降点;然后在飞行前进行现场踏勘,确认备选点的起降条件,是否满足起降要求,并选定合适的起降点。起降点应尽量选取空旷的草地、荒地。
1.4航线规划
在外业飞行前,需要提前做好航线规划。在确定航摄区域范围线后,要结合前期选取的起降点对整个航摄区域进行划分。保证各个飞行区块之间无缝衔接,避免出现漏飞、重飞等情况,这对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作用。到达现场后,可以根据起降点的分布、现场地物、风速、风向、飞行时间等因素,对划分好的区块进行合并然后重新调整区块划分。分割好区块后,如果现场风速较小,可以适当根据需要在手簿中调整风向,缩短无人机飞行时间。

2、飞行作业阶段  
2.1起飞
到达起降点之后,应仔细观察起降点附近是否有高大地物,例如高楼、电塔等,在起降方向选取时可以通过选择左盘旋或右盘旋以避开高大地物。当现场风速较大时还需要考虑风向,调整发射和降落方向,尽量做到逆风起风,逆风降落,侧风飞行。设置起降点时要根据降落方向的地物情况来确定盘旋方向。按下弹射器开关时要大力快速,避免卡住。如若卡住,应及时插上保险销,卸力以后重新设置发射架。
2.2飞行控制
飞机起飞后,我们要通过手簿实时观测飞机的飞行参数,如电量、飞行时间、飞行高度等。在城市和建筑密集区,航摄区域备选起降点较少时,就会出现当前架次航摄区域与起降点距离很远的情况。因此,在起飞前设置合适的电台断开时间。并根据飞行时长在航摄区内选择合适的地点提前去等待飞机,保证电台能及时连上飞机,避免电台断开时间过长,出现飞机在航线未飞完时便自动返航的情况。飞机在转弯过程中容易出现信号断开情况,因此等待点要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开阔的地方,尽量选择航程中段的航     中部位置。
2.3 降落
无人机可选择盘旋降落或直线降落,由于盘旋降落对场地要求较高,通常我们会选择直线降落。直线降落时,无人机的理论降落点位于设定的降落点沿降落方向左右15m、前后25m区域。在多次的飞行实践中,主要是提前降落25 ~ 30m,因此在起降场地条件欠佳时需多加注意降落点的设置。降落时,若飞机推迟降落,且设置的降落点后方有障碍物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拉网拦截。如果降落推迟太多,在飞机电池电量充足情况下可以取消降落,让飞机回到原降落点附近盘旋,重新设定降落点后再降落。
3、航测数据导出  
飞机降落后应及时拷贝飞行数据和照片,检查照片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后再进行下一次飞行。当飞行架次较多时,需要注意照片命名,当照片到了9999号后相机会自动从0001继续编号,如果不修改照片名,后期整体处理时会出现重名现象。导出数据后应即刻对本次飞行做相应的记录,如区块编号、飞行时间、照片数等,以便后期查漏补缺。
4、布设控制点  
像控布设需要包括测区并均匀分布,携带网络RTK功能及ppk功能无人机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50%-80%像控;像控布设要遵循标注清晰、视野开阔、均匀分布、覆盖测区、像控位置固定、像控布设在无高差平面上的原则;同时还要以外业无人机能清晰明显拍摄,内业能够容易准确找到为标准。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

4.31 万条内容 · 16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陆表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构建的思考

导  读 构建陆表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准确、系统地获取区域内各类自然资源基础数据,掌握区域内自然资源间的规律,是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同时也能为政府管理自然资源提供决策支持。文章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针对目前陆表自然资源观测体系的构建缺乏顶层设计、缺乏统一的观测技术架构等问题,提出陆表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框架:①以区域为单元开展区域内自然资源要素间耦合作用研究;②构建系统调查-观测试验-预测模拟-监测评价的“四位一体”观测方法体系;③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立体同步观测和个体-景观-区域多尺度的协同转换观测;④构建包括观测站点布设、观测对象和指标体系、观测方法体系、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观测数据存储分享平台所组成的整体顶层技术架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