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造价成本管理 \ 别只盯着清单!公路造价圈那些“不能说”的秘密,事关你的饭碗和前途!

别只盯着清单!公路造价圈那些“不能说”的秘密,事关你的饭碗和前途!

发布于:2025-11-06 14:38:06 来自:工程造价/造价成本管理 [复制转发]

引言:

在公路造价的江湖里摸爬滚打多年,你是不是以为,只要图纸吃透、定额烂熟、软件溜到飞起,就能“算准”一切,稳操胜券?
Too Young Too Simple!
残酷的真相是:很多时候,你算得再精确,可能也只是别人“牌局”里的一个数字,是既定“剧本”中的一个配角。
真正决定项目命运的,藏在清单之外,在酒桌上、在会所里、在那些“不能说”的默契里。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个行业的几层面纱,胆小慎入!
一、你以为是你的项目?不过是“代持”的马甲!
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你为A公司做了海量的投标预算,报了最低价,结果没中。最后项目竟然被B公司拿下了,而你阴差阳错进了B公司的项目部,惊愕地发现,现场干活儿的,怎么还是A公司那帮人马?!
恭喜你,撞上了公路圈公开的秘密——“代持”!
这哪是什么公平竞争?不过是资本或关系的“隐形股东”在借用资质投标。A公司可能是真想做,但资质、关系、资金等条件不符,于是找B公司“代持”,项目中标后,A公司实际控制并实施。
你的精确报价?不过是A公司为了“借壳”成功,给B公司量身定制的“竞标道具”罢了。你在为A公司核算成本底线,打的却是B公司的旗号。
划重点: 在这个局里,计算能力是入场券,但看清谁是“真身”,给谁算“真账”,才是保命符。
二、清单模糊?不是设计师偷懒,是“控价人”在下套!
当你拿到一份清单,发现:
* 拆迁、临建这种大项,只有一个语焉不详的“暂估价”?
* 复杂的桥梁下部结构、隧道衬砌钢筋,清单量竟然是“参考图”?甚至没有量,只有一个“综合包干价”?
* 某个关键材料的价格,市场价明明波动剧烈,清单里却给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一口价”?
别傻了,这不是失误,更不是偷懒!这是**“控价人”**的乾坤大挪移!
“控价人”通常是业主、设计院或核心咨询单位的资深人士。他们不一定亲手算量,但他们知道:
* 哪些地方预算弹性大,后期容易签证变更捞钱?(比如拆迁、地质复杂区的支护)
* 哪些地方是兵家必争的“战略点”,报价必须低,哪怕明知不回本?(比如主体结构的关键子项)
* 如何通过模糊描述和总价包干,把不确定风险转嫁给施工方,同时预留自己的“控价空间”?
他们的目标,不是让清单准确反映实际成本,而是通过清单引导所有投标人,报出一个符合业主投资目标、且方便后期操作的总价。
你的工作?就是去猜透“控价人”的心思,在不亏本的前提下,报出那个“正确”的数字。
划重点: 看懂哪些是“真实战场”,哪些是“表演舞台”,你才不会用全力去攻一个假目标。
三、投标热闹非凡?不过是“围标”的群演就位!
你以为是各路英豪捉对厮杀,比技术、拼管理、压价格?
呵呵,有时候,你看到的竞争,不过是**“围标”**这场大戏的精彩演绎。
什么叫“围标”?简单说,就是几家投标人私下串通,早已内定好中标者,其他人只是去“陪跑”,走个形式。
手法多得让你脑洞大开:
* AB配: 约好的两家公司,一个报高价,一个报低价(内定中标者),确保低价者“险胜”。
* 价格保护: 投标前统一战线,约定“低于某个价格,大家都不报,或者一起报高价,视为恶意竞争”,防止外人搅局。
* 剧本报价: 由幕后“主控人”统一提供工程量、成本模型甚至详细的报价策略,参与围标的公司按照“剧本”填写各自的报价单,确保内定者总价最低,其他人则巧妙地高出一点点,显得“正常竞争”。
陪标的怎么甘心?当然有补偿:设计费、保证金利息、甚至未来分包的承诺……一场皆大欢喜(除了不明真相的你)的“表演”。
划重点: 当你觉得某家公司的报价低得离谱,或者几家公司的报价“巧合”地扎堆时,留个心眼,你可能就在“围标”的现场。
四、那我们造价人,还有活路吗?
听到这,你可能觉得心凉了半截:既然水这么深,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那咱们这些辛辛苦苦算量的,还有啥意义?
大错特错!
正因为有了这些“潜规则”,真正懂行、看得透的造价工程师,才更值钱,更有价值!
仅仅会算量套价,你只是个“计算器”。但如果你能:
* 看穿“代持”的迷雾: 了解项目背后可能的实际操作方和资金流向,你的成本分析才能更接地气。
* 读懂“控价人”的剧本: 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灵活处理,哪些是必须死守的底线,你的报价策略才能更精准。
* 识别“围标”的痕迹: 明白哪些竞争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你的精力才能用在刀刃上。
* 构建自己的成本模型: 不依赖于别人的清单,而是根据经验和数据,独立分析项目的真实成本构成和风险点。
你就不再是被数字和规则束缚的预算员,而是能够参与投标策划、主导报价策略、甚至进行投资分析的**“懂行人”!**
小结:
公路造价的高手,不是死抠定额的“表哥表姐”,而是能看穿数字表象,理解商业逻辑和人情世故的“玩家”。他们懂得,算量是基础,控价是艺术,博弈是常态。他们不钻漏洞,但能顺势而为,在复杂环境中找到最优解。
你愿意一辈子只做个“计算器”,还是努力成为那个“控价”的操盘手?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32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对话解读《24清单》2.0.4条——安全措施人命关天

一、原文 2.0.4  安全生产措施费 safe production costs   承包人按照国家、行业及地方主管部门等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及完成工 程所发生的保证施工生产安全所采用的措施而发生的费用。   二、思维导图结构化 原文结构化后是这样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