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路基填方高度小于8.0m时采用直线型,边坡坡率采用1:1.5;填土高度大于8.0m时采用折线型,8米以上边坡坡率采用1:1.5,8.0m以下坡率取1:1.75。 3、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路堤基底应开挖宽度2.0m的台阶,台阶底应设4%向内倾斜的坡度。 4、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小于等于4.0米时,采用植草+灌木防护;边坡高度大于4.0米时,采用拱形骨架内植草防护。护坡道采用植草防护。 5、土路肩外缘及坡脚(坡顶)处均采用圆弧过渡,其半径分别为100cm和200cm。 6、路基右侧路缘带外缘每500~1000米左右设置一处港湾式紧急停车带;停车带长度为90米,有效长度为30米,有效宽度为3.0米。
2、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3.5kN/m 7、本桥上部采用27.6m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面连续,下部桥墩采用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L台扩大基础。 8、新桥与旧桥之间结构层断开,预留2cm宽的纵缝,桥面连续。 9、本桥在0号桥台、3号墩、6号桥台处分别设置一道SSFB-D80型的伸缩缝。 10、设计洪水频率:1/100。 11、地质情况:河床断面覆盖1.5-4.2m厚的卵石层,8-11.3厚的强风化花岗岩层,以下是微风化花岗岩层;地基容许承载力为400kpa。
本资料为某内梁横断面节点构造详图,图纸为某内梁横断面节点构造详图,共1张图纸,设计精准,内容详实,可供网友下载参考。
附注:1.图中尺寸以厘米为单位;路基宽26米,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2.路拱横坡:行车道、硬路肩2%,土路肩4%。3.土路肩进行硬化,斜坡面采用喷播植草(灌)或植草皮防护并在坡脚、坡面间种植与实地自然环境一致的灌木。4.边坡及路面排水采用暗圆管型边沟,中央分隔带排水和超高排水尽量与边沟窨井相联接。5.边坡顶面和底部均应开挖成圆弧形并与原坡体自然接顺。6.图中坡率m、n值...
1、道路等级:四车道高速公路 2、计算行车速度:100km/h 3、荷载等级:汽车-超20级 4、验算荷载:挂车-120 5、桥面纵坡:<4.0% 6、桥面横坡:2.0% 7、桥面宽度:0.5m(外侧防撞护栏)+3.25m(紧急停车带)+2×3.75m(行车道)+0.75m(左侧路缘带)+ 2.0m(中央分隔带)+0.75m(左侧路缘带)+2×3.75m(行车道)+3.25m(紧急停车带)+0.5m(外侧防撞护栏),桥面全宽26.0m。 8、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七度,按八度设防
本工程为标准横断面与特殊路基CAD施工参考详图,包含单向单车道断面一、填挖交界处理设计平面图、A-A剖面图等,图纸内容完整,表达清晰,制图严谨,欢迎设计师下载使用。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
墩帽:1 台帽:2 10米拱:3 22米拱:4 6.314米拱:5 桥面板:6 管理用房:7 10米搭板:8 中间台帽:9 桥面栏杆:10 游道:11
2.本桥设计荷载为汽—超20级,挂车—120。 3.本桥位于圆曲线、缓和曲线上,墩台按平行布置。 4.桩位平面布置示意图中数字代表墩台号。 5.桩位放样后应根据其它对应关系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桩基施工,如有不符和误差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处理。
本资料为某预应力小箱梁典型横断面节点构造详图,图纸为某30m预应力小箱梁典型横断面节点构造详图,共1张图纸,设计精准,内容详实,可供网友下载参考。
1、本图尺寸除坐标里程、高程以米计外,余均以厘米计,比例为1:200。 2、本桥为跨国道213线及练江而设,上部构造为16+4X20+16米空心板,下部构造为三柱式墩台。基础为嵌岩桩。 3、本桥位于直线段内,桥轴线与其下213线交角为45°,桥上纵坡为+1.388%,桥面横坡为双向2%。 4、本桥xx桥台设3米高锥坡带6.5米高挡墙与路堤相接,挡墙由桥台前4.5米高变为桥台侧6.5米高,元江岸设6米高锥坡带4.6米高挡墙与路堤相接。 5、为便于施工放样,建立以桥中心桩号(K117+208)为坐标原点,路线前进方向为X轴,法线方向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
二、设计标准 设计车辆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桥面宽度:(0.5+净11+0.5)m。 桥面横坡:2% 斜交角度:0° 地震烈度:按Ⅷ度设防。 三、技术指标 1、主梁片数:5片梁 2、预制梁长:29.39+x(x=-0.35~0.35) 米(边跨),29.3+x(x=-0.35~0.35)米(中跨) 3、预制梁高:1.8米;组合梁高:1.95米 4、预制梁安装重量: 边跨中梁639KN,边跨边梁594KN;中跨中梁630KN,中跨边梁584KN。
(二)上部行车道板汽车荷载横向分配系数,跨中采用铰接板梁法理论计算,支点采用杠杆法计算。斜交板考虑角度对横向分配系数的影响。 (三)对于同一跨径、斜度及相同汽车荷载等级,中板取不同桥面宽度引起最大的横向分布系数值作为控制设计值,边板取不同桥面宽度引起的横向分布系数值作为控制设计值。 (四)运营状态下板梁按预制板、铰缝和50mm厚现浇整体化混凝土层共同参与结构受力进行设计。 (五)采用较宽而深的铰缝,铰缝内配置钢筋并与预制板的伸出钢筋绑扎在一起,在铰缝上缘将相邻板伸出的钢筋相焊接,以防铰缝开裂、渗水和板体外爬等弊病。 (六)预制板板顶面应设置U型剪力钢筋,浇筑时与顶板钢筋固定牢靠。 (七)桥面铺装:分为二层,下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