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把自己的施工组织设计都发上来,供大家参考,发挥群体作用,我先来发几个。
111
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是在按合同约定自四标、六标进行调整后的工程项目,桩号自K30+800~K32+500。合同段主要工程为一座分离式隧道(牛岭界隧道),其中上行线1452m,下行线1440m。隧道作为岑梧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工程,其安全、优质、按期完成的意义重大,项目部按照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合同为本的指导思想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同时,为突出安全、质量的重要性,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等单独成册。[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3-30 15:18 编辑 ]
某高速公路滑坡施工组织设计
通过本人多年在安徽高速公路市场的实地施工经验,结合对业主,监理,及施工协作队伍的一些认识。希望同行的朋友一起谈谈自己对高速公路的看法。
简单说明一下,项目名称: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部分涵洞照片。
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与施工.part01
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施工经验 1、施工放线定位 立柱的放线定位对防撞护栏的外观质量影响最大,掌握好立柱定位放线的正确方法至关重要,根据施工图纸防撞护栏立柱位置是靠路缘石来确定,这就假设了路缘石的铺设,在纵向(顺路方向)上是绝对平顺的,在横向(垂直于路方向)是没有任何错位,而实际施工中并不是这样,路缘石的铺设在纵向和横向上与设计是有误差的,如果只按路缘石来放线定位,护栏立柱在纵方向上是不顺直的,安装护栏扳后,线形局部会出现凸凹面。在湖南长永高速公路上施工时,由于是第一次参与防撞护栏的施工,缺少经验,虽然是严格按路缘石放线定位,但立柱打入后,纵向线形不好,最后又重新校正,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影响了施工进度。在河南安新高速公路施工时,我们经过摸索确定了这样的定位方法: (1)首先确定立柱的间距,以桥梁、通道、活动护栏口、立交、平交为控制点进行测距。立柱的间距分为2m和4m两种,2m间距的为加强立柱,4m间距的为普通立柱,而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异形间距,所安装的护栏板称异形板,异形板由于间距不定,所以制造难度大,又影响工程,因此在确定立柱间距时尽可能减少异形
总长185.4km,路基、路面底基层和基层、结构物、防排水、桥梁、涵洞及通道等土建工程。[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2-9 15:02 编辑 ]
大桥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丹庄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二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高速公路服务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黄山市屯溪新安大桥施工组织设计雷崇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沈丹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锡宜高速公路京杭运河大桥投标书 宣大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叶信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1-9 19:12 编辑 ]
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
如图所示
高速公路施工组织与预算研究
1 中线放样 1.1中线放样的过程 1.1.1导线点坐标复测 目前高速公路的施工设计单位仅提供给施工单位导线控制桩及其坐标。施工单位进场后,由设计单位进行交桩,而后使用经过有关部门检测合格的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配经纬仪,对导线点进行复核联测。测量过程严格按照Ⅰ级导线点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前可以根据设计单位所给坐标先计算好转折角和边长,与实测结果相比较,当误差较大时应查明原因,是导线点挪动或仪器故障。当该段导线点观测角和相邻导线点边长都已实测完毕,导线点复测的外业工作即宣告结束。 接下来进行导线点坐标复测计算。一般来说,以前两个导线点和最后两个导线点为已知边进行方位角闭合计算,以监理要求的允许闭合差衡量其是否闭合。根据坐标和导线长度计算导线精度,看其是否满足其导线要求的精度。如果满足精度要求,说明导线测量准确,同时整理出导线点成果表。 1.1.2主要中桩放样 主要中桩指直圆、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直圆、圆直、交点等,且位置较好能够相互通视的点,不能通视的点放出之后也没有多大用处。
××市至阜外高速公路起自省××市东部,与国道主干线京沈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位于阜外市,接101国道,全长117.301km,是省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组织部分。[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1-11-12 09:59 编辑 ]
1. 项目简介:广西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兰州至海口和国道主干线重庆至湛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位于广西都安县境内,途经六坡,响应,终点位于南高速与都南高速连接,全长43.183公里。 2. 施工条件: 此工程施工地离村庄只有10米左右的距离,不能放炸药.这边是卡斯特地貌的石灰石。纹路很多而且又硬,又脆。施工队已经换了好几个。现在他们用450的阿特拉斯的破碎锤都打不动。先在山上开路,按设计要求再整体下到离地面3米高的地方。静态爆破的石方量有4万多方。工程量是非常大。且时间紧(2013
近来,由于工作之便,找到三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工地考察,实地参观了施工现场,对于现行的施工技术和程序有些思考。今撰文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现行的施工技术程序为三道工序: 1、爆破后,在裸体岩巷中采用锚喷技术进行支护,封住裸岩; 2、喷展表面铺贴一层有机板材; 3、在有机板上浇筑自防水混凝土。 这种工艺为刚柔结合的防水衬砌技术。 当参观现场作业后,第一层是喷射混凝土,效果仅是支护,喷层无抗
一、工程简述杭甬高速公路全长145公里,于1996年全线建成通车。随着沿线经济快速发展和杭衢及上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交通量急速增长,双向四车道已不能满足运营的需要,根据交通量情况,实施分段拓宽。一期拓宽从红垦立交到沽渚立交,全长43.8公里,采取两侧加宽的方法。原TRANBBS设计为拓宽成双向六车道,2002年底经论证后变为带港湾停车带的八车道。行车道宽2×(350㎝+3×375㎝),中央分隔带为250㎝,左侧路缘带2×50㎝,硬路肩2×50㎝,土路肩2×50㎝,每500m左右在外侧增设3m宽应急停车带。1.1工程主要特点1.1.1窄小场地、深厚软土地基本次拼宽路基一般路段每侧只有4.5m,施工场地狭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