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美学与高速公路设计,分享一下~~
本帖最后由 心香 于 2013-7-26 17:23 编辑 公路建设百问丛书-公路设计百问 资源分享:本书针对近年来公路建设中常见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现行公路设计规范,以问答形式阐述了公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技术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设计基础、路线设计、公路勘测、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排水设计、平面交叉设计、交通
设计一线的弟兄,可参考。
目 录第一章 综合说明第二章 施工总体部署第一节 施工组织第二节 设备、人员、材料的组织第三节 施工准备第四节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第三章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第四章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第五章 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第六章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第七章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第八章 其他事项第一节 文明施工第二节 资金保证措施第三节 预防疾病传播的措施第四节 缺陷责任期内的维护方案[ 本帖最后由 kinging007 于 2012-12-21 10:00 编辑 ]
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物,如平原、山区、草原、森林、大海、沼泽地等景物。这些景物恰恰又是单元生态系统,故又称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城镇、村落、庙宇等社会文化艺术景物。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美观的造型,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然而任何一条公路的修建,从选线、勘测设计、土石方开采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难免对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以最小影响,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使各种景观和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限的协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与此同时,在公路修建的全过程中,应把建立新的公路交通景观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 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公路环境美化、绿化和景观设计,如1965 年,美国制订了《公路美化规定》;1976 年,日本制订了《公路绿化技术基准》;1975年,原苏联制订了《公路建筑和景观设计规范》等等。世
最近在做一个过公路涵洞的设计,涵洞总长7.5m,设计过水断面0.8m*0.7m(宽*深),涵洞墙体为M7.5浆砌块石,断面为上顶宽0.6m,下底宽1.2m,C30钢筋砼盖板厚0.3m,盖板厚0.3m,规格为2.0m*1.0m,配筋为Ф25@120双层双向布置,沥青恢复层厚0.1m。想请教各位师兄,这样的设计合理吗,结构是否稳定。
a. 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 179§2.地形地质与水文气象情况 179b.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配置 181§1.组织机构部署 181§2.施工任务分配 181c. 施工平面布置、临时设施布置 182§1. 施工平面布置 182§2.临时设施布置 182d.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184§1. 路基土方施工 184§2. 特殊路基处理 188§3.排水、防护工程施工方案 192§4. 钢筋混凝土涵洞及通道施工 193§5. 桥梁工程施工方案 195e.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进度的措施 201§1. 各分项工程的总体安排及实施顺序 201§2.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02§3. 保证进度的措施 202f. 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204§1.质量保证体系 204§2.质量检测试验设备 204§3.质量保证措施 204g. 安全目标、
《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与施工丛书》,这个书名就是这样,我没办法。
跪求!!哪位有《高速公路创新设计》 跪求《高速公路创新设计》!
现况旧路为1985年改建,玉泉营立交~黄村为四幅路,黄村以南为单幅路,交通量已达15000辆/日以上,交通拥堵严重。现况路线线形基本满足高速公路要求,改建旧路可少占地、少拆迁,总体上比另辟新线有效、经济。将旧路改建为高速公路需在主路两侧设辅路,供地方交通和非机动车使用。 公路所经地区为平原,处在永定河冲积扇的中部,属暖湿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最高温度42℃,冬季最低温度-20℃,冰冻深度60~85厘米,地下水位较深。K18+000~K42+149?74段土质以低液限粉土为主,局部分布粉土质砂。 106国道是国家规划的干线公路,与北京市的三环、四环、公路一环、公路二环相交,是北京市规划路网的一部分,已纳入首都地区总体规划之中。106国道(北京段)高速
哪位大侠 有通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的施工组织设计急求!!!!! 最好有技术保障措施,安全生产措施施工流程等信息的图表。(白色、黑色路面的都行)
旅游公路及规划设计概述
文件格式:PDF文件大小:11.1 M
浅 析 公 路 隧 道 的 设 计 和 施 工 结合本管段隧道的TRANBBS设计情况和TRANBBS施工中的实际情况,特对各分项工程分化讲解如下:一、隧道衬砌类型的分类隧道衬砌类型一般分为: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喷锚衬砌和装配式衬砌。一般常用的形式是前面三种。复合式衬砌是指外层用锚喷作初期支护,内层用模筑混凝土作二次衬砌的永久结构,两层间根据需要设置防水层。(为防止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的不同变形而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纹,一般在两层间均设置隔离层)适用于Ⅲ级及以下软弱围岩。复合式衬砌中喷锚支护是柔性结构,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围岩密贴共同变形。 喷锚衬砌是指以喷锚支护作永久性衬砌的通称。喷锚衬砌适用于地下水不发育的Ⅲ级及以上围岩的短隧道。 从受力结构来区分,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喷锚衬砌:整体式衬砌中的喷锚支护是作为临时支护措施(是为保证施工安全而用的),不是永久结构受力的部分(其实肯定受力),模筑混凝土是永久结构受力的部分;复合式衬砌中喷锚支护作为初期支护(当然也作临
一、前言 公路挡土墙是用来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一种构造物。在路基工程中,挡土墙可用以稳定路堤和路堑边坡,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占地面积,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并经常用于整治坍方、滑坡等路基病害。 二、挡土墙设计的基础资料及设计参数 (一)基础资料 挡土墙设计时,必须具备以下资料:路线平面图、纵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是在原《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JTJ014-86)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主持,有关交通部门的教学、科研、设计、管理等18个单位参加,开展了“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的研究”,历时4年,并把研究成果纳入了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是在97版的基础上做了部分改进,比较适合我国的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实际,但与国外的一些先进设计方法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1我国现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概况
公路排水 一般均用明沟。尤其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地面坡度大,水流快,明沟能充分发挥排水作用。当洪流超过设计能力而溢流时,排除积水也较迅速。其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管和渡槽等。
我是一位刚刚走上道路设计的一个设计员,对于公路立交的设计还不是很明白。希望大虾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回复一下求助帖子。对于立交设计在选择绘图软件上有什么要求。A_纬地、B_鸿业、C_EICAD、D_civil-3d在进行立交设计时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如果使用civil-3d 进行建模可以出道路横断面设计图之类的基本的设计图纸吗?还是只能用civil-3d来建立模型计算土石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