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车库后浇带模板支撑及钢筋接头

    图纸简介: 车库后浇带模板支撑及钢筋接头,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及支撑系统不允许拆除,在此 投稿网友: zhang1277814741 上传时间: 2013-07-26

  • 后浇带拆膜板后这么支撑可以吗?

    后浇带拆膜板后这么支撑可以吗?

    我看到这样的支撑系统,是在摸板拆除以后的,请大家指点一下,这样做可以吗??施工单位说是没问题的,没违背规范.我找了一个下午,还真没找到哪不规范上说这样不行的.我个人的意见是认为由于后浇带受的剪力比较大,应该不能这么做的.而且后来的支撑系统再怎么好,也没有一开始的好.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有遇到的话是怎么处理的?有没有哪个规范里有说明?请指教!谢谢!

  • 对于飘板模板支撑的问题

    对于飘板模板支撑的问题

    本人最近在做一个高层的飘板模板支撑,大家看有什么好的方法。1、高层为18层,层高3.0米,屋面飘板外伸长度最长为2.4米飘板板厚为100mm2、飘板部位一下,屋面结构梁上有2级线条越50mm,现决定采用后作 但是局部有700mm看大家怎么安排。3、规范规定脚手架不能作为模板支撑使用, 但是现场有些工人还是采用脚手架支撑, 外伸长度不大的板。 这样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 当我脚手架作为模板支撑使用的时候,把脚手架划为禁止进入区,直到模板达到一定程度再上人操作外脚手架在主体施工阶段多作为防护使用,看这样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意见。[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8-16 11:15 编辑 ]

  • 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按照这样做,简直堪称完美!

    根据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来看,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的正确搭设要求是要独立设置,那怎么样才算是独立设置呢?下面就交给你详细做法。一、支撑体系形成如上图所示,这里的水平杆是错开设置且分开的,后浇带、梁板模板都独立设置了剪刀撑,拆模时,将灰色支撑拆掉,保留黄色支撑就可以了!二、操作要点1、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独立设置,要与满堂脚手架安拆互不影响;要在楼层通道位置预留架体开口,后浇带板面应作防护。2、现浇板后浇带模板上部侧口模板与钢筋位置锯槽吻合,用钢丝网支设牢固,上口两侧加设木方,并用木模板整体封闭、保护,直到砼浇筑时打开。3、地下室顶板后浇带两侧砼浇筑后加设挡水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按设计方案执行。三、设置方法如图所示,样板区长度:4747mm;宽度:2800mm。灰色为梁板模板,黄色为后浇带模板,桔红色是后支部分,以下是详细做法:①立杆设立的位置

  • 建筑后浇带模板独立支撑如何支设简单又牢固?这个实例很不错

    建筑后浇带模板独立支撑如何支设简单又牢固?这个实例很不错

    后浇带模板独立支撑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如下 1、本工程结构、建筑施工图;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本工程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1;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9、《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一、施工方案指导思想 1、后浇带采用独立支撑形式,即模板工程施工同时设置后浇带独立支撑系统,后浇带两侧模板拆除时不影响后浇带独立支撑系统,拆除后浇带两侧模板时保证后浇带的结构不受扰动;后浇带两侧支撑架拆除时后浇带独立支撑系统不得拆除,直至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成方可拆除。 2、

  • 关于初学高层模板支撑的一些疑问

    关于初学高层模板支撑的一些疑问

    各位,大家好,小弟初学模板支撑系统,现场有几个细节部位没搞懂,求大神们解惑,谢谢废话不说,直接上图先问题1 上面说的400和150依据从何而来?问题2 小弟做过2个项目,29层小高层,标准层像这种内外墙均未用拉顶,想问下不用的话这个隐患大不大?

  • 请问后浇带两侧的梁如何支撑?

    后浇带两侧的砼浇筑完毕后,其两侧的梁板模板肯定要拆除的,但该处的主梁和次梁支撑如何处理?若不处理好就变成悬挑梁了,直接改变受力结构肯定不行吧,请问大家如何处理这个位置的支撑?请讨论一下经济可靠的方法

  • 新型建筑模板支撑的分析

    新型建筑模板支撑系统产品,对节约资源、节约时间、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施工劳动生产率的效果,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行业效益。采用这种新型建筑模板支撑体系,解决了传统模板施工中的浪费问题。在传统的承包模式下,在施工过程中,工人并不直接承担降低材料消耗、设备成本、成本的责任和压力。工为图省事,不分材料的搭配,任意切割、锯切、切割、破坏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建筑材料的严重浪费。特别是木方和模板等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尺寸大小不一,缺乏严格准确的计算。另外,工人自己准备材料,往往材料数据远远超过实际使用的数量,造成了材料的严重浪费,重复利用率极低,更有甚者,由于施工现场对材料和工具的管理不到位,紧固件、钢管等丢失严重。 新型建筑模板支撑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 新型建筑模板支撑的特点

    灵活性高,各个部件规格多样,尤其是竖梁可根据墙体的高度自由伸缩,适用范围广泛;原材料为冷轧钢板,冷轧钢板坚固不易变形,且自重较轻,方便工人搬运和施工,省时省工;施工效果更佳,浇筑后的墙体,柱体,大梁,小梁等表面光滑平整,墙体垂直度高,且墙角边缘缝隙狭小;不采用木方,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木方的断裂出现跑模的现象,省去了二次施工;横梁、竖梁之间独特的连接方式使得墙体支撑更加稳定,且操作简单快捷;穿墙螺丝穿透模板和墙体,从墙体中心配合横梁和竖梁,对模板的加固能力更强;完全钢结构,单位承重能力比传统方式更强,每平米可承重5吨以上;产品采用统一标准化生产,产品整齐划一,方便工地管理人员管理。

  • 后浇带模板支设的完美做法

    一、操作要点 1、后浇带模板支设必须采用独立设计系统,与满堂脚手架安拆互不影响,且上下层立杆放置同轴心,后浇带砼未浇筑不得拆除;楼层通道应按方案中明确位置预留架体开口,后浇带板面应作防护,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

  • 施工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

    下面说说我遇到的一个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50多米长的剪力墙住宅,设计在结构中部附近设置了一条800宽的施工后浇带。碰巧的是后浇带设在了一个7米多x6米多的大房间中,且偏于一端,在支座1/3范围。这样两边板大小差别较大。施工时后浇带两侧每侧做一排48脚手架管支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距900。每层都如此。施工到几层后,发现后浇带两侧有变形不一致,目前已施工到15层。据施工单位反映,两侧变形差最大已达45mm,已经构成质量事故。我的问题是:1,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计算?是否需要考虑后浇带处支撑荷载一层一层传下来?2,常规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3,就本案例情况,如何设置支撑比较稳妥合适?4,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多谢!

  • 关于后浇带承重模板及支撑的拆除问题?规范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关于后浇带承重模板及支撑的拆除问题?规范应该有明确的规定。目前仍有部分施工单位在后浇带混凝土没有浇筑前——就是原来的混凝土达到拆模条件时,就开始拆除后浇带承重模板及支持,给工程带来很大的质量隐患。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 加腋梁斜梁部位的模板支撑。。。

    1000mm×1800的梁,净跨度12.8m,加腋长2700,高2700。平直段支撑高度为11.4m,梁底三根承重立杆,间距600mm,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600mm。加腋段的梁底支撑如何设置,方便施工和做安全计算。梁底先用方木,再加工三角形楔块顶进去,再用顶托、立杆支撑。这样做加工材料麻烦。又想过参照楼梯板用斜撑来计算比较方便,但是施工起来可以没有什么可行性。请高人指点。。。[ 本帖最后由 yiyijinsim 于 2012-3-20 12:36 编辑 ]

  • 现场模板和剪力墙支撑图片

    现场模板支撑及立杆支撑顶撑螺丝,无支撑加强角的为规范要求的标准!!!!!!!!!!!!!1

  • 【请教】关于模板支撑立杆搭设方式

    【请教】关于模板支撑立杆搭设方式

    本人现有一个3000*3000柱冒处高支模,通过品茗计算立杆间距最大只能取800*800,而相邻顶板通过计算立杆间距最大只能取900*900,为了现场实际搭设情况(方便水平拉杆与板下立杆连接在一起)我就在柱冒处设置900*900,每个900*900中间额外设置一根立杆(相当于棱形设置),在送专家论证过程中被提出来了,要我们按照计算书中800*800来搭设,如柱冒下按照800*800搭设的话与板下立杆水平连杆及斜撑均不好搭设。所以在此向各位同行大神求助,如果按棱形搭设的话,计算书又该如何修改(在品茗或PKPM安全计算软件中怎样设置数据参数,实在不能设置就说手算又该如何简化受力模型,我慢慢手算得了)。而按800*800布置立杆,现场水平连杆、斜撑、剪刀撑又该如何设置。后有附图:此为棱形布置

  • 两种顶板模板支撑体系的对比

    两种顶板模板支撑体系的对比

    顶板模板施工常用的支撑体系有两种:1、竖向支撑为钢管,采用钢管作为主龙骨;2、竖向支撑为钢管,加设U托将2根50*100木方作为主龙骨。为了保证楼板的水平度极差数据合格,哪一种施工工艺更合理。

  • 新型模板支撑效果怎么样

    1、代替木方的新型建筑模板支撑结构, 节能、节材、节费、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等优势,新型剪力墙支撑系统理论周转在300次以上,支撑体系仍可继续使用若干栋楼,显而易见,一次投入10年不用购买木材,所以效益及其明显。 2、新型剪力墙系统工具化施工不仅安装速度快,而且混凝土成膜性好,平整度极高,完全可以达到清水混凝土级别,避免传统施工跑模、涨模现象。无需二次抹灰就能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彻底解决了常规模板支护体系困扰我国建筑行业多年的诸多难题,落实了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 3、不使用木材减少投入的同时更绿色环保,符合国家与市场大的发展方向,提升企业形象与责任感,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更具社会效益。

点击加载更多

后浇带模板支撑

后浇带模板支撑专题,为您提供后浇带模板支撑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后浇带模板支撑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后浇带模板支撑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