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资质、资格审查制度。对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单位的资质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实行审查,杜绝无资质、超资质承包、无证施工引发的不安全隐患的存在;
观测断面的设置原则:路基观测断面设置在地基段落范围内。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平均50~2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地段和过渡段应适当加密。在路桥过渡段范围内需要设置不少于1处观测断面对过渡段路基进行沉降观测。软土路
软土及松软路基地段设置沉降(沉降板或沉降水杯)和位移观测设备,每个大、中、小桥台尾过渡段设置两个观测断面,一个距桥台1.0m线路中心处,一个在过渡段中部。软土地段每隔1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松软地段工点长度在500m内,间距100~200
软土及松软路基地段设置沉降(沉降板或沉降水杯)和位移观测设备,每个大、中、小桥台尾过渡段设置两个观测断面,一个距桥台1.0m线路中心处,一个在过渡段中部。软土地段每隔1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松软地段工点长度在500m内,间距100~200
从建筑安装施工定额的角度来说,沉降观测的费用未含在施工建安费中。而且,沉降观测往往在工程竣工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继续进行,所以沉降观测一般由建设单位单独委托测量单位实施,或者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实施,但要另外支付相关费用。沉降观测的组织工作
项目部承建津秦客运专线DK247+100-DK293+670段施工,其中DK247+100-DK254+950段为无碴轨道,需要在路基施工过程当中进行沉降观测。本段路基共km、桥梁 km,其中路基形式为路堤。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应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二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
内威荣高速公路NW06合同段:K28+300~K28+620、K28+900~K29+025、K31+850~K32+010、K32+370~K32+460、K32+610~K32+730、K33+475~K33+665等段落的沟谷内均有水
主要是时间累计与沉降量的数据分析及回归。主要用于路基完成后所打边桩的沉降观测,桥墩完成后的工后沉降,隧道的收敛计算,地表沉降,拱顶沉降的观测。
XX高速铁路由XX南站至XX 站,正线1318km,设计速度:350km/h,初期运营速度300km/h。跨线列车运营速度200km/h及以上。XX标段起止里程DK1+750~DK238+470.17,全长223.94km。主要工程:特大桥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全长620.56米,红线宽20米。道路东侧为美术学校,西侧为未拆迁的村庄,道路红线范围内多为农田和林地,现状地形起伏较大。 本次开裂、沉降路段位于K0+540~K0+560之间,路面出现1cm左右裂缝,局部地段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应尽量不少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导致路面产生许多病害,主要表现为坑凹、起拱、波浪、接缝台阶、碾压车辙、桥头或涵洞两端路面沉降、桥梁伸缩缝的跳车等,不仅难以满足汽车高速行驶的要求,而且还会增加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为指导合福高速铁路做好无砟轨道的铺设工作,通过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进行观测,并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预测工后沉降,以便对无砟轨道的铺设条件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合理的无砟轨道铺设时机,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市政路基沉降观测规范
市政路基沉降观测规范专题,为您提供市政路基沉降观测规范相关的文档资料分享,您可以下载市政路基沉降观测规范相关文档进行学习参考,更多市政路基沉降观测规范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资料库相关图纸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相关热门专题